`
djsl6071
  • 浏览: 578577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厦门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东方标准讲师谈“JAVA之我注六经”(上)

阅读更多

一:不可恋战,要敢于”知难而退”

中华民族之所以自称为汉族,主要是来自于大汉帝国所创建的大汉文明,四年的楚汉战争.让刘邦这个曾经是”浪荡少年”的沛县美男,开拓了泱泱大汉四百年的帝王基业.我们都知道楚汉相争的历史,刘邦几乎常常吃败仗,但总是“打断手骨反更勇”,屡败屡战,最终咸鱼大翻身.项羽每战必胜,垓下一场大败,最后却只留下”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的遗言.
  以个人武勇来讲,刘邦和项羽根本不在同一级别,刘邦哪里会是项羽的对手?我们所要探讨的正是这位”战争机器”项羽,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绝非”池中之物”,如果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所畏惧的宏伟气量,百二秦关岂能属楚?项羽以一当十,刘邦以十当一,但最终项羽还是败给了刘邦,诸多原因,取其一瓢:项羽恋战,疏于战略,以致于”赢了战役,输了战争”,而刘邦看起来象是在打游击战,因为他根本就不想和项羽正面厮杀,根本不愿”恋战”,当然,刘邦自己也坦率地承认过:”在勇敢、强悍、仁爱、刚毅等方面”,”不如项王”,当然,打不过项羽也是一个原因,但是这种抓整体战略的定位是适宜的,所以他常常是”打不了就跑”,宁可丢掉城池,不愿和项羽去争夺一城一地的得失,其”泼皮”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于项羽在”斗智”的角色上往往力不从心,打起仗来捉襟见肘.他总是一厢情愿地去寻找刘邦的主力部队决战一次.哪里找的到?项羽拿下的很多城池,在他走后,都很快变成了刘邦的附属,就是这样一个”战争机器”,在经历四年的疲于奔命之后,仍然无法摆脱面临的困境.最后只带了二十八骑杀出了重围.为了安慰自己的灵魂,他还展现了自己的卓绝能力,”现在我准备展开最后奋战,为你们杀开一条血路.我设定三个目标:溃围、斩将、刈(yi)旗,诸君请来为我评估,到底是我的天运不足,还是我的能力不够!”,把无尽的遗憾和无奈留给了后人...
  棋谚道:宁失一子,不失一先,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为顾全大局,可以不计较一城一池,可以不计较一兵一马.我们红军游击队作战原则的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恋战不是目的,顾全大局才是上计.为了战略目标的实现,你可以不去计较某些战术的得失

我个人提倡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恋战,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敢于,勇于暂行”退避”,保持你的战斗状态,让作战激情始终伴你左右,不必为某一个知识点的细节,投入过多的精力,我个人认为,这样做不太必要,因为那将磨蚀你的上进心,从心理学角度角度上讲,那可能会带来”习得性无助”的效应,粗糙一点的说法就是”心理疲劳”.技术实现的变通手法有很多,不必拘泥于一城一池.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合适的产出是你需要考虑的东西, 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更应如此,如果时间不充分,你更要有大局观,眼光不要只盯着一城一池的得失,兵法上讲:”彼用兵非争一朝一夕,非争一城一池”.
  这里,我必须澄清一下:我所指的”退”,意为”退避”,是延缓和借道之意,并非是要后退或放弃,我认为任何一门有价值的技术,都蕴含了不少的奥秘,都值得你投入适当的精力和时间,我在这里所说的内容,仅仅是要表达一些关于技术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上的转变,希望能调和一下咖啡的苦味,让Java这杯咖啡品尝起来更香浓一些.希望抛砖能够引玉.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也请笑纳.


二.兼收并蓄,不要试图去研究它.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技术知识的补充是不可缺少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海洋,你是否感觉压力重重而又不知从何发力?你是否已经望到了灯塔?你是否准备快速掌握一门技术,并能够使用他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等等,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比较棘手.很多时候,好像无从下手.以致于在很多时候,学习成为我们面临的一种严重的负担.我们深知得道的不易.
  对于技术的学习,我们始终提倡”拿来主义”,把性质不同的各个方面的东西吸收,包罗进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一个技术的集成者和整合者
  我们拿一个故事来强调一下这个观点:
  汉尼拔是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十二位战争领袖之一,霍尔沃德在《剑桥古代史》中写道,这是“汉尼拔的最高成就,是它以其时机选择上的无比精确,骑.步兵战术的高度协调,表现出它是古代战争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军事艺术典范”,汉尼拔继承了其父哈米尔卡的遗志,为迦太基人在罗马手中遭受到的失败和耻辱报仇血恨,经过连年苦战,并凭借着他那完善的情报体系,已经非常接近于消灭罗马,从而将彻底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危急关头,罗马元老院决定决定选取一位强有力的执政官员,实行军事上的独裁统治,以解决多头执政所带来的相互牵制,协调不力的问题.大西庇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后生.最后在扎马战役中大败常胜将军汉尼拔.西庇阿的父亲和叔父都和汉尼拔有过交锋,并最终栽在了汉尼拔手里,而自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以来,西庇阿本人也以各种方式参与针对汉尼拔的战斗,重要的是,西庇阿一直在留心汉尼拔的战略和战术,尽管视汉尼拔为不共戴天,但西庇阿却不忘从对手那里采补精华,通过对汉尼拔军事行动的学习,使自己有了许多的长进.一次在西班牙的战斗中,西庇阿就曾使用了汉尼拔的战略和战术,证明了他的才干.
  为了缓解汉尼拔对罗马进攻的压力,西庇阿开始进攻非洲.并最终与他的老师汉尼拔正面交锋.他一改罗马惯用的棋盘式的作战对形,针对汉尼拔深长,密集的方阵.使用三线队形部署其军队,目的是获得更高的战斗的机动灵活性,并投入其精锐的罗马骑兵去攻击汉尼拔的两翼和后方,而这种打法正是汉尼拔当年的惯用方式.最终,汉尼拔败给了西庇阿,其晚年也不得不东躲西藏,因为罗马人担心他东山再起,无奈之下,汉尼拔服毒自杀,临死的时候他说到:既然罗马人连等待一位老者咽气都感觉度日如年,那么就让我来帮他们除掉这块多年的心病吧.
西庇阿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但是他其实并不比它的同事尼禄或马尔克卢斯高明多少。这后两位将军中不论是哪一位都同样有可能打赢扎马战役。他们全都向汉尼拔学到了许多战争艺术并且已经用汉尼拔的战术有效地对付了那些迦太基二流将领。但是西庇阿及其他这些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将领们,教会他们如何打胜仗的恰恰正是汉尼拔。西庇阿无疑是汉尼拔的最得意的门生,从他那里, 西庇阿” 兼收并蓄”,中国人讲” 师夷长技以自强”,从汉尼拔的军事艺术里他学到了很多战略和战术方面的东西,并善于扬长避短,避重就轻.青出于蓝,终胜于蓝.
  一门新的技术往往也难免会泥沙俱下.作为技术的应用者和实践者,我们同样提倡”兼收并蓄”的方式.这好比一个人卖油条,他做的油条是最拿手的,吃起来味道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他在路边摆个摊,只卖油条,也许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也无法带来更多的利润,为了扩大销售额和影响面,他可能会进行”交叉销售”,比如顺便卖点豆浆,甜饼,包子之类.如果你为了追求美味,把油条买回来就够了.至于他的一些附属产品,并不是你主要考虑的.
通过网络资讯,书籍刊物等渠道,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别人在某一细节方面的高明之处,如果你正需要解决这方面的困惑, 咔咔咔,,直接模仿过来不是正好吗?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重构,这不正是学习之道吗?站高才能望远啊.至于学习的对象,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
  当我们需要学习某些领域知识时,别忘了首先请解决掉你的HelloWorld,让自己一个对这个新鲜的事物有一个结构化,流程化的认识,不要在一开始就去一点一点研究它,尝试一个新鲜的东西,很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我在这里所提到的”研究”,是指重理论性的研究,客观地讲,我们更应该注重于它在实际的应用方式,IT的每一项技术都有一定的应用周期,你无法肯定,当你的儿子长到22岁的时候,这些技术还会是今天的应用方式,学习一门技术,需要汲取的是它的精华,至于繁难偏旧的东西都可以”从长计议”,否则你的时间将可能被大量消耗,且收效不大.
  所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初学者不宜为”学”而学.

  三:先吞噬后反刍,擒贼擒王

面对大量的信息资讯,你首先需要对技术方面的东西敏感,我们也知道,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学习新事物是不很愉快的,你或许会感到苦恼,或许你茫然无序,这一切都很正常. 但你要知道,仅仅靠努力是不足够的,我们也要相信” 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xie)理,机在其中”的道理.任何事情的处理总会有方式和方法的突破.
  大量的技术知识充斥着各个,汗牛充栋,你首先需要”取一瓢饮”,把好的东西先吸收过来,通过这种广泛的猎取,在实际的项目中来消化这些知识点, 暂时不必担心消化不良, 考虑到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你也不必对每个问题刨根问底.或许也怀疑这种观点,因为这样会让你有些晕晕乎乎,我要说的是,我们需要这种晕乎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你的节奏,所以你不必期待着一个一个慢慢地理解各个技术点,不可以求平,不必求稳, 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一个地方
  这和打仗是一样的,先拿下阵地绝对是必要的.斯时斯刻,自然”回眸一笑百媚生”
  我们拿一个故事来强化这个观点.
  拉姆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他和当时的赫梯国王哈图西尔签订了据传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和平条约,被称之为”孟斐斯和约”.这份条约是在双方打了16年之后签订的.可谓得来不易,这中间有个小的插曲,我们简单叙述一下:
  拉姆西斯二世因为不满于赫梯人的扩张,为了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强势地位,与赫梯的国王穆瓦塔里在今天叙利亚一个叫卡叠石的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由于拉姆西斯的大意,中了穆瓦塔里的用间计,先锋部队三万大军孤军深入,被穆瓦塔里团团围住,但拉姆西斯毕竟是人数有限,尽管全军将士个个勇猛无比,终究是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更何况穆瓦塔里能拥有当时的实力,也决非泛泛之辈,在赫梯军团的凌厉攻势下,法老的军营被攻破, 法老带领大臣仓皇逃命,一队骑兵追了上来,拉姆西斯大叫”快把我的护狮放出来”,原来, 这个伟大的法老拉姆西斯为了护身,专门养了一群狮子,但一直没舍得用,关键时刻,他就把这根救命的稻草拿了出来,追上来的这队骑兵,一见狮子,吓得胆都破了,调头就跑,法老得以脱身,而那些攻进的法老军营的士兵们,也根本无心前来追赶法老的败兵,他们开始抢掠法老故意留心的诱饵,数不计的金银珠宝,让这些士兵们眼都红了,纷纷你争我夺,全然忘了这是战争,追击并消灭敌人才是第一要务,正当他们放下刀枪,沉迷在这个小胜利上的时候,埃及人的后续部队渡海赶到,把混乱不堪的赫梯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最终,赫梯军队经不住埃及军团的前后夹攻,只得败退,本可获得的胜利又失去了.
  在持续了16年的大战之后, 双方在埃及的孟斐斯签订了和约.和约刻在一块银板之上,因此又叫“银板文书”.上面写着:“伟大而勇敢的赫梯国王哈图西尔”和“伟大而勇敢的埃及法老拉姆西斯”共同宣誓”“从此互相信任,永不交战;一国若受其它国家欺凌,另一国应该出兵支援……”据记载,这是留传至今的最早的一份和平条约.

  当然这种类似于”弃子”造”势”的战法,在中国的军事历史上也很常见,故事中的穆瓦塔里军队显然过早地”反刍”战斗的果实,应该马上扩大自己的战果,一举消灭对手,试想,打赢了战争,会有人跟你抢战场上的东西吗,关键是,如果你没有胜利,那问题就大了,我们是用这个故事来强化我们的观点,对某一项技术的学习而言,如果你一开始就试图去搞个明明白白.如果你一开始就试图去学习它的边边角角,如果你一开始就停留在细节上,就很容易让你失去重心,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这种技术.首先你需要遵循它的约定方式,先把这个东西吞服下去,当你对整体上有把握能力之后,我们可以再回头来”反刍”一些东西,比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是否还可以转变为其他的方式,是否可以锦上添花,其实,我们写代码也是如此,对你来讲,你应该是先搭建你的框架,把整体拿下,然后再填充代码的具体内容.最后再回溯一下具体的关联方式,事实上,在你回首去反溯的那一刻,你已在千里之外….这好比武侠小说中的”高人”,总是在历经沧桑之后,才会大彻大悟.过早的去”硬啃”葵花宝典,很容易”走火入魔”.

  棋经合战篇讲,凡敌无事自补者,有侵袭之意,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这告诉我们一个棋盘上的策略,在技术的学习上,“无事自补”,”弃小不救”同样是一种高明的策略,在目标尚不够清晰以前,在细节上沉迷是得不偿失的.尽管我们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但坦白的讲,那需要一定的高度.

  编写程序凭的就是丹田一口气,根据正确的思维引导,一气呵成,保持你的节奏,快速建立你的代码层次,如果你坚持按部就班,通过按顺序由前往后的方式,一行一行读别人的代码,一句一句写自己的代码,也许,你与生俱来的好学与上进的本性,就要磨蚀在这种循规蹈矩的学习中.

  长缨在你手中,就看你如何缚住苍龙!!!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